“银税直连”高悬 微众信科急上科创板融资

07-11 作者:李晖 来源:中国经营网

金融科技toB公司正在加速走向资本市场。

  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众信科”)近期在上交所网站披露招股说明书,正式冲刺科创板。

  微众信科的前身——深圳市微众税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此前是行业内知名的税银服务平台。去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微众信科”,企业战略定位也同步进行了调整,由“税银服务平台”变成“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对外强调科技和征信服务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初,国家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发文规范银税数据,使得包括微众信科在内的一批第三方机构无法与税务部门数据直连,遂转而更强调“技术赋能”定位。

  规范“银税互动”显然有利于第三方机构回归本位,不过对于即将走向资本市场的公司,多年的商业模式面临变化,未来的盈利水平是否能依然保持高位?

  微众信科方面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征信业务符合多项国家政策导向,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目前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冲击征信科技第一股

  微众信科成立于2014年9月,其核心商业模式主要为利用税务大数据向银行金融机构输出风控解决方案。

  受益于近年来大数据征信兴起和“银税互动”政策加持,微众信科崛起速度很快。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完成四轮融资,股东包括深圳中润四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润四方”)、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鑫创投”)、北京睿汇海纳科技产业基金、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等27家机构。股权穿透后,涉及蚂蚁金服、海通证券、兴业银行等资本。

  去年11月,微众信科突然启动上市流程,11月22日完成公司改制,变更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初,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

  根据招股书,微众信科此次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 4020 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大数据征信平台建设项目和大数据风控实验室建设项目。

  微众信科2019 年度营业收入为 1.54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850.68 万元。招股书披露称,根据最近一次股权出资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时的支付对价折算,对应的公司估值为 23 亿元。结合可比公司在境内外市场的估值情况,预计发行人上市后总市值不低于10 亿元,因此符合科创板上市五项标准中的第一套标准。

  一位北京税务数据服务商告诉记者,微众信科入行早,抢到了“银税互动”的红利,早期对接到了大量的税务数据,风控模型经历了上千亿客户授信额度的检验,授信价值高,因此有了一批重点银行客户。

  根据2018年12月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研究报告》,微众信科彼时已经连接20个以上的省级国税部门,累计授信额度400亿元、累计放贷金额超千亿元。

  招股书显示,微众信科实控人孙淏添通过中润四方、共青城微众税银一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共青城国骏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等主体合计控制公司 41.59%的表决权。上述税务数据服务商透露,孙淏添有着不错的政府人脉,其所控制的中润四方是江苏知名的电子税务服务商,微众信科亦由此孵化。

  招股书同时显示,微众信科的服务对象主要为银行客户。主要客户包括六大国有银行、11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 家民营银行和超过 90 家城商行及农商行等金融机构。

  2017年、2018年,其第一大客户为微众银行,其他前五大客户包括中国银行(601988.SH)、光大银行(601818.SH)、宁波银行(002142.SZ)等。在2018年接受蚂蚁金服C轮投资后,2019年微众信科的第一大客户变为网商银行的技术服务商——重庆万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万塘”),占营收比例20.63%,微众银行跌出前五大客户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万塘为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由于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为微众信科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 25.90%,微众信科与重庆万塘之间的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截至2019年6月30日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微众信科母公司净资产为 5.02亿元。2017年到2019年,微众信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223.12 万元、6935.34 万元和 1.54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118.76%。

  盈利模式如何保持?

  对于未来二级市场投资人,上述强劲的增长速度是否可以持续成为关注焦点。

  记者注意到,2019年11月初,国家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9〕113号)(以下简称“113号文”),强调银税数据直联,叫停税务部门与第三方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单纯为税务部门提供平台开发和技术运维服务的协议除外)。同时,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借“银税互动”名义以任何形式向申请贷款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任何方式买卖、提供或公开“银税互动”中的涉税信息。

  这份影响深远的文件也成为微众信科一系列上市运作的背景。

  前述税务数据服务商透露,113号文出台以后,针对第三方机构的政策指向已经很明朗,税务数据只能直连银行,其所在机构已经无法从相关部门“拿到数”,一些公司的业务已经开始受到影响。

  在一位大数据研究人士看来,税务数据在我国属于企业敏感数据,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也会涉及到国家的财税金融安全。113号文的目的也是防止税务数据的留存和泄漏,希望银行金融机构和税务部门直接进行税务数据的流转。

  “第三方征信机构本身就不是数据源,而是数据的集成商,其商业价值在于多源数据的整合,对企业的覆盖度,数据的加工分析能力,业务开展理应回归本源。”该研究人士表示。

  招股书显示,微众信科2015年获得企业征信备案,目前公司最大的营收来自征信科技业务(包括征信报告与征信系统)。根据招股书,自2017 年初至 2020 年一季度末,微众信科累计为 458.58 万户中小微企业生成了1097.43 万份征信报告。

  据悉,微众信科提供的“基础版企业征信报告”主要包括工商数据、司法数据、税务数据、经营数据、知识产权、其他数据等。

  上述税务数据服务商告诉记者,司法数据、工商数据均可公开获得,门槛很低。而企业经营数据存在验真难度,一份企业征信报告中,税务数据是金融授信中含金量最高的核心数据。“微众税银一直以来的壁垒就在于此。”其指出。

  当下,业内共识在于,国内的企业征信市场一直以来缺乏成功的商业模式。前述大数据研究人士认为,企业数据的维度多,每个行业的模型也不一样,缺乏规模化复制能力,很难给出统一的评级体系。而单纯依靠低层次加工的征信报告,由于无法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进行有效检验,报价也通常不高。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拥有数据开发和建模优势的国有大行或一些头部金融机构更倾向寻找拥有直接数据源的机构“直连”,而一些拥有核心数据的委办部门不希望数据落入没有强大背景的第三方手中。记者注意到,仅最近两年,已有万达征信、上海汇众、上海维氏盾、渤海征信等十余家机构注销了企业征信业务资质。

  但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无论从客户质量,还是营收和盈利情况,微众信科确实在企业征信领域表现突出。在上述税务数据服务商看来,这一方面由于其拥有授信核心的税务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则是起步早放贷量大,风控模型训练相对成熟。“不过113号文后,税务数据直连银行,‘数据不出行’的前提下,很多业务模式要发生改变。”其补充道。

  从微众信科2019年的主营业务分类看,征信科技服务占比71.1%、风险决策服务占比8.73%、信用科技一体化服务占比19.6%、其他服务占比0.57%。而在113号文背景下,2019年收入占比第二大主营业务“风险决策服务”(即各类模型输出)或将成为微众信科未来重点发展的增量业务。

  事实上,在消费金融领域,这类帮助银行提升风控水平的助贷类业务在近年来渐成“红海”。但提供技术的前提是,其风控模型经过了海量数据的常年喂养,有高额放款实践进行检验。

  此前,有国资数据公司高管曾向记者透露,虽然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咨询和联合建模等模式此前很多数据公司也做,但其实这项业务通常和数据调用类业务包在一起做,其前提是第三方公司已有大量数据,并且数据是动态的、实时更新的。

  而在无法直连税务部门后,对于微众信科这样的第三方公司而言,数据获取的渠道、方式和成本问题都亟待解决方案。

  对此,微众信科招股书中强调,传统的联合建模方法已不适用新形势。公司将针对金融行业的特点,开发横向联邦学习和纵向联邦学习两种方式,为三方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而无需金融企业导出数据。

  前述国资数据公司高管就表示,如果单纯是模型输出,这项业务的性价比还需要探讨。此前,由于第三方机构拥有低成本数据,可以拉低整体服务对银行的报价。现在核心的盈利模式改变,单纯靠联合建模报高价并不容易。此外,由于“数据不出行”,也会导致一些价值数据无法复用,加之驻行运维人员的增加,都会拉低整体业务的毛利水平。

  在前述大数据研究人士看来,断掉与税务部门“数据直连”后,未来第三方机构是否能够保持之前的营收增速和盈利水平难有定论,这恐怕是真正考验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时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