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周汉华:个人信息保护法应明确义务主体 突出独立性

周汉华表示,草案中的亮点有很多,但对于义务主体的表述过于宽泛,可能会导致守法与执法成本的升高。此外,草案还应注意与民法典、刑法之间的协调关系,明确义务主体,突出其独特性。[……]

继续阅读

专家观点|《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个人信息处理者责任解析

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个人信息滥用问题,即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超出个人信息主体的可预期范围;二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即个人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比如个人信息泄露。这两大困境导致个人信息主体(以下简称“信息主体”)与个人信息处理者(以下简称“信息处理者”)间的利益冲突,阻碍了个人信息的有序流动与合理利用。2020年10月,中国人大网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纵览全文,可以发现《草案》正是围绕着上述两个困境的解决而构建的。[……]

继续阅读

专家观点|《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六大亮点解读

《草案》吸收了《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电子商务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信息技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律文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践经验,同时吸收GDPR等国际经验,形成了一部相对完善的立法草案。总体而言,《草案》主要有六大亮点[……]

继续阅读

专家观点|王融:探索个人数据保护的中国方案

在当前讨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背景下,所有个体、企业、政府的共同价值目标是一样的,都渴望在数字社会里重塑数据信任。制度、技术、产业都应以开放心态,彼此学习,凝聚共识,以期实现技术与制度的互动式进步。[……]

继续阅读

“手机欠费上征信”话题引关注个人信用报告的这些细节你要知道!

转载 北京商报讯(记者孟凡霞实习记者杜晓彤) 2020/10/15

近日,一则关于江西电信拟向征信中心报送手机用户恶意欠费信息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电信信息上征信的必要性和对个人信用的评估价值成为讨论焦点。北京商报记者10月15日查询发现,关于“手机欠费上征信”的微博话题阅读次数高达7.5亿,讨[……]

继续阅读

《中国金融》|苏宁: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在上海开展个人消费信用信息服务试点,这标志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开始起步。2004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继续阅读

(诚信大家谈)刘新海:完善消费者征信服务,助力风险防控

新华信用 中国城市信用 2020/10/14

9月27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等19部门联合发起的2020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这是“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连续开展的第16年,活动主题为“诚实经营、守信服务”。为配合本次活动开展,新华财经、新华信用联合商务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