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征信市场存在一个巨大缺陷,即目前的市场事实上只能称作“半个市场”——在信用报告价值链的上、中端即信用交易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加工端,中国已经做得相当成功;但在信用报告信息的末端即产品或服务端,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
分类目录归档: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韩家平:商业保理发展趋势展望
文章转载自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 2021/01/29
韩家平受邀出席2021商业保理与供应链金融发展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商业保理发展趋势展望》,探讨了新发展格局、双循环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21年1月12日,2021商业保理与供应链金融[……]

个人征信系统抗疫情和韩国经验
安光勇老师:韩国首尔国立大学MBA。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CDO联盟征信专委会秘书长。曾就职于NICE(韩国最大征信机构)、BCG、LG、阳光等跨国公司,历任海外业务总监,数据开发部总经理等职位。[……]

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和应对
庞超然博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全球宏观经济、国际资本流动、涉外经贸政策等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完成各类政策性报告三十余份并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多次获得业内研究成果奖项。在企业信用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国家信用风险分析,长期从事各国企业破产风险分析研究,长期关注国内外资本市场信用债问题,协助制定和完善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擅长信用量化分析和信用管理政策研究。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化学和经济学硕士学位。[……]

信用服务助力农村金融
陈鹏博士:现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助理,负责邮储银行个人经营贷款的经营管理与数字化转型工作,目前管理的零贷规模达6000亿元,线上贷款规模超过1000亿元。央行博士后。[……]

信用与经济形势分析
洪浩博士简介:中银国际证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在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获金融学学士学位;卡迪夫大学金融与银行学硕士学位,宏观经济学博士学位。2012年1月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博士后,洪浩博士曾先后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曾是研究局(所)宏观经济模型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
王国刚:激活商业信用机制 构建支持国内大循环的金融体系
在首日举行的“2020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认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国内大循环,就要构建能够有效支持国内大循环的金融体系,由此,必须激活横向金融机制。[……]
企业征信业务寻找潜在买家 益博睿决定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刘新海表示,益博睿退出中国大陆业务,在微观层面对市场的冲击不大。但是,益博睿是个优秀的品牌,金融开放过程中我们需要世界级金融服务机构给市场增加活力。[……]
专家观点|孔祥稳:信用监管应审慎
绝大部分事物都是利弊互现的,信用监管也不例外——治理高效和权力扩张构成了信用监管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虽然信用监管似乎以较小的行政成本撬动了社会治理效果的提升,但其行政成本的低廉部分来自于对正当程序等法律约束的规避,强治理效能则可能来自于多重行政权力的集中和连结,从而蕴藏了较高的合法性风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从《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看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思路和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从内容上看,草案显然没有辜负业界对它的殷切期待,产研学各界都对诸多令人兴奋的立法亮点做了详细的介绍。但除了立法技术上的研讨以外,值得强调的是,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意义不仅仅是进一步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和“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同样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球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同时数字主权造成的数据孤立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个信法》草案既是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思路的重要亮相,也应当站在数据竞争的视野高度来看待其背后指向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