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数字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2025年4月12日,2025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数字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来自法律界、经济学界及行业协会、金融科技领域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信用立法、信用制度创新、个人数据保护、人工智能赋能信用体系、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数字信用评级标准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交流,为构建数字时代效率与公平并重的信用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信用体系已从传统的行为记录工具演变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社会治理结构的核心基础设施。在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发力点应聚焦于“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协同治理”三位一体框架。
论坛期间,基于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在信用法治方面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10多家行业协会和信用机构共同启动“法商财信公益平台”建设实践。实践活动积极响应党中央《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精神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政策导向,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治理机制不健全、数字化转型滞后、财税体系薄弱、可信资产匮乏”等短板问题,创新构建“法律护航、商机智造、财税筑基、信用铸魂”四位一体赋能体系。据中心主任章政教授介绍,作为国内首个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公益平台,平台将整合10余家专业机构资源,打造“政策解读+合规咨询+数字创新”服务矩阵,助力民营企业全面提升合规经营能力与信用资本价值。
资深信用和AI专家刘新海博士应邀做了“人工智能助力数字经济下信用体系建设”主题发言,从三个方面分享如何利用AI新技术应对信用体系建设中行业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挑战,充分发挥中国信用经济的后发优势。

首先是AI新技术给整个信用体系带来深远的影响,从增效信用信息处理,提质信用评估模型,便利信用主体服务到未来可能颠覆信用服务机构。其次AI新技术可以缩小信用体系产学研的差距,并展示了AI辅助设计的“美国征信史”的知识分享网站。

网站链接:https://www.pccm-credit.com/?p=2214
再次,将利用AI构建行业知识库和开发信用智能体,跟踪行业动态,通过第三方专业智库平台——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PCCM)和北京信用学会AI与信用科技专委会(AI&CreditTech),开展信用知识普及、对信用主体提供公益服务、为行业痛点提供解决方案,赋能信用机构等专业活动。
论坛通过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的双向互动,不仅为数字信用治理提供了创新思路,更通过“法商财信公益平台”的落地实施,开辟了学术成果向产业赋能转化的新路径。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杜丽群主持,来自全国各地120多位企业家、学者和信用机构代表参加了论坛。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2025-04/14/content_42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