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征信业开拓者章乃器的艺术之路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俞栋 发布日期:2021-12-10 09:39

  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是迈入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人们都始终满腔热情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然而,这首歌的歌词最初并非现在的版本,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经“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提议,才改为今天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章乃器作为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早已妇孺皆知,而作为金融家、书法家、收藏家则鲜为人知。

章乃器书“直节虚怀”

  开创中国征信事业

  章乃器(1897-1977),原名埏,字子伟,又字金锋,别名嘉生,浙江青田东源人,近代政治活动家、经济学家、金融家、企业家、书法家、文物收藏家;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常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部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著有《资本主义国际与中国》《章乃器论文选》《章乃器论文集》《中国货币制度往那里去》(合著)《中国货币金融问题》《激流集》等。

  章乃器出生于浙江青田县小塬乡一个书香门第,幼读私塾,后进本县敬业小学。辛亥革命后,他受大哥章培影响,投笔从戎,次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毕业后被推荐到上海浙江实业银行当练习生,不久离沪北上,入北京通州京兆农工银行,后进北京中美实业公司任会计主任,没多久便辞职回沪,1922年再度进入浙江实业银行任营业员。因其在工作之余潜心钻研经济、金融理论,且数年如一日,并对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诸多改革意见,声誉渐起,升任营业主任、副经理,直至副总经理。基于其在业内的声望,1927年他担任上海银行业工会领导工作,支持北伐战争。1936年5月,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他又当选为领导人之一,引起当局仇视,时任上海市市长胁迫浙江实业银行解除其副总经理职务,银行无奈之下拟出资安排他去英国留学,不想此好意竟被其回绝,章乃器愤然辞职,离开了为之奋斗多年且颇有成就的金融界。

中国征信所报告书

  在章乃器的金融职业生涯中,倡议并组建成立中国征信所是其主要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伴随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在上海以江浙财团和北方财阀为背景的华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竞争。而当时国内的征信事业却完全被外国人控制,五家外资征信机构垄断了沪上征信业务,且索费甚昂。章乃器认为征信工作涉及许多经济情报,不仅银行需要,而且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于是,1932年3月,中国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实业银行等发起组织学术团体——中国兴信社,专门研究征信和信用调查问题。章乃器与祝仰辰、资耀华被选为干事。1932年6月6日,中国征信所正式成立,采取会员制并按级收费,主要业务是信用调查,包括工商企业、个人的身家、财产和信誉情况等,并整理成文以报告或出版物形式供会员和委托人参考。作为该所主持人之一,章乃器主张积极开拓事业,并为征信所制定了“真善美”的工作原则,即:“审慎以求真”“忠实公正以求善”“详尽明晰以求美”;主张调查工作应分为调查、复查、审查三个步骤,且采取保密原则;调查内容则主张多叙事实,少下批评与判断。开业仅一年就有基本会员29家,普通会员67家,固定服务对象近100家,并吸引了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怡和洋行等一批著名外资银行和企业入会。到1936年7月,累计发出调查报告3万份,一跃成为当时上海最主要的信用调查机构,外资机构反而渐渐销声匿迹了。

安徽地方银行发行的货币,上有章乃器签名。

  题“直节虚怀”抒心志

  尽管章乃器有很多身份“标签”,但其骨子就是个读书人。他的祖父章楷,是清同治九年举人,擅诗文书法,为浙东名士,故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是少不了的。章乃器作为一名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文人,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凡能见到的其墨迹无一不是精品。

  他早在蒙学时期就对颜、柳、欧、赵诸体下过苦功,故其书法有古帖之风,传统经典的影子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其小楷效法晋唐,融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的《十三行》和钟繇的《宣示表》及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了一种端庄秀丽、温润精妙的自家风貌:刚健清雅,笔画婉转,节奏缓和,特别是起笔圆润,运笔轻缓,收笔凝重,可谓严谨中显生动,刚强中见柔顺,温婉中露锐气。其实,小楷写工整易写活难。一幅好的小楷作品,除了每个字的内部结构中有骨、有筋、有血、有肉,还有通篇的意蕴与精神。章乃器小楷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不仅仅是运笔的到位和用墨的标准,更值得关注与欣赏的是其笔下通篇的流畅气息与高古神韵。也就是说,其小楷不仅仅注意到了“起、行、收”的运势,更注意到了通篇的精整度,在气韵与手法上达到了一种冰清玉骨之感。欣赏他的小楷信札,可见字距较紧,行距稍开,通篇布局,既齐整匀称,有人工攒翦之美;又形势错落,行间茂密,风致萧远,密不嫌迫塞,疏不嫌空松,增之不得,减之不成,如天成铸就。在所见章乃器的楷书作品中,最精彩的无疑是其题写的《救亡漫画》之刊名,四个字中“救”与“漫”取纵势,“亡”与“画”取横势,尤其是“画”字因势而变,大胆采用减笔处理,与“亡”字形成呼应,给人以平正通达之中又有迷离变化之妙,非常人所能驾驭。

  章乃器的行书与楷书大相径庭,判若两人。后者规矩有加、精妙绝伦,而前者却笔姿跳跃,八面出锋,潇洒至极。笔者以为,其行书肇于“二王”,受米芾影响颇深,时见刷笔,且在不经意间掺入了清代画家蒲华的笔意。如其代表作《直节虚怀》,在书写时略带随意落笔之姿态,十分洒脱,撇捺之笔犹如画竹添叶,与书写内容暗合。这幅字还有个故事。当时,“七君子”逮捕入狱,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电(信)如雪片般飞进监狱,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支持和敬意。李公朴的岳父、花鸟画家张小楼一次探监时,带去一幅自己画的墨竹。画面上,一枝新篁,劲节挺拔,叶似利箭,直指长天,并题写了“新篁解箨”等几个款字,暗喻七君子能早日脱离牢狱之灾,亦勉励七君子要像竹子一样,保持坚贞高洁、宁折不弯的节操。七君子深为其用意所感动,见画面上方留有大片留白,有人便提议在上面题词明志,大家纷纷响应。于是,章乃器也挥笔写下这“直节虚怀”四个大字,表示做人如竹,既要有正直的气节,又要有若谷的心态。

  变家传之宝为国传之宝

  章乃器的书艺学养还得益于他的艺术收藏。他一生过眼文物无数,那些青铜器、铜镜、玉器、陶瓷、印(章)谱、漆器、宗教法器、文房用具等上面的文字、书法和纹饰,对其书法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多有裨益。

  早在东北时期他就开始搜集流散在社会上的文物,定居北京之后,公余之暇常到隆福寺、琉璃厂和东大地等 “淘宝”。当然,他也看走过眼,缴过不少“学费”。为提高自己的眼力,他结识了不少鉴定专家和收藏家,如古玩行前辈孙瀛洲和收藏家叶恭绰、张伯驹、赵振经等。通过高人指点和自己琢磨,他的眼光愈来愈“毒”。到1954年向国家捐献文物前,他已积存了三个房间的文物,主要包括青铜器、陶瓷、铜镜、玉器等几大门类,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精品。

章乃器信札

  1954年初春,面对郑振铎从故宫派来的六位专家,他敞开橱柜任其挑选,最终有1192件藏品入选,其中宋龙泉窑五管瓶、宋邢窑瓶、周提梁卣、夔纹鼎等堪称精品。文物部门曾决定为他开一个捐献文物展览会,但他没有同意,翌年还捐给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一批文物,当时甚至连数目都未清点。这种“变家传之宝为国传之宝”的义举和爱国情怀至今仍被人们称颂。

  往事并不如烟。面对浩如烟海的近现代金融与艺术史料,与章乃器等一大批置身金融又倾情艺术且兼济天下的精英们日相过从,写下的是金融与艺术交融的故事,揭示的却是这一群降生在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历史关隘者的执着、担当和得失。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资料来源: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cul/art/202112/t20211210_234995.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